一、假冒偷走你多少利润
据《2018-2023中国防伪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指出2015年全球假货总产值为17700亿美元,而其中87%来源于中国。
二、无处不在的内鬼
2018年2月上海某防伪公司员工泄露茅台防伪数据被判刑。
2018年5月某某自营销售假茅台。
一瓶茅台酒使用10多种防伪措施于一身,每年为此花费数以十亿元,花了那么多钱,为何假货事件仍然层出不穷呢?这统统都是内部人在作祟,可以说在防伪打假过程中,这是普遍存在的现象,绝非个案,只是何时被识破、被曝光而已。
传统的防伪技术是通过:材料、印刷工艺来实现的,暂且不说消费者懂不懂辩识这些材料和印刷工艺,要阻止制假者获得材料与印刷工艺,只能说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假货横行很大程度是因为我们消费者不懂辩识真假,深层次却是品牌商使用了不可靠的技术方案所致的。因为你使用的防伪技术根本防不住:技术的实施人、系统的管理人……也就是说防不住内鬼。
既然不是绝对的可靠,那查验了也不能保证100%是真的。正因为这样很多消费者从来都不去查验。查验率低,又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制假者无需内鬼的帮助也能轻松地参与制假,因为制假活动只是基于:能瞒骗消费者就可以了。
三、你的防伪措施有哪些漏洞
我们都说防伪标签是商品的身份证,我们利用防伪标签来证明商品的真假,那么防伪标签的真假又该谁来证明? 谁来保证真标签不会被贴到假货上? 谁来保证查验系统是可信的?带着这些疑问,我们进入下面的分析。
我们将现有防伪技术分为2类,一类有查验系统,一类没有查验系统。
没有查验系统
没有查验系统的防伪技术,就是通过防伪油墨、防伪纸张、印刷工艺、暗记等等来实现的。对于绝大部分普通消费者来说,这样的防伪是无法辨识的,更何况品牌商也没能力阻止制假者获得材料与印刷工艺。
有查验系统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有查验系统”的防伪技术漏洞。漏洞可分为2方面,一方面是“数据-标签-商品”的关联性,另一方面是系统的可靠性。
1、“数据-标签-商品”的关联性
数据真的能代表标签吗?数据与标签是否一一对应?这个有点儿抽象,辨别的标准就在于拥有数据的人是否可以再印制标签。如果可以,那就是说数据与标签是没有一一对应的,获得数据就等同于获得了标签。显然通过这样的标签去查验不是绝对可靠的。
真标签真的能代表商品吗?标签与商品是否一一对应?谁来保证真标签不会被贴到假货上?谁能保证自己企业里没有内鬼?就是说你根本无法向消费者证明标签与商品是一一对应的。
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我举个例:查验系统(公安系统)、防伪标签(身份证)、商品(人)
数据与标签关联性差:如某些人为了自己方便故意补办身份证,使得自己拥有2张身份证,并且都是真的。这样数据与标签就不是一一对应的了,因为你不知道数据指向的到底是哪一枚标签。
标签与商品关联性差:如果2个人长得一模一样,我们是没法通过查验身份证的真伪去确定谁是谁的(也就是说:标签是真的,并不代表商品就一定是真的)。我们必需通过指纹或DNA的比对才能确定身份。指纹与DNA就是身份证与人一一对应的桥梁。
作为消费者,我们是没法知道贴在商品上的防伪标签是不是“补办”的。也没有办法知道标签是谁、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贴上去的,也就是说防伪数据与商品根本没有一一对应在一起,也找不到它们关联的那座桥梁。因而我们通过查验并不能确定商品一定是真的。
2、系统的可靠性
前面提到获得数据就等同于获得了标签,那么在管理防伪系统或者能获得系统数据的人当中就很容易滋生内鬼,而且是无法监督以及难以被发现的,更加难以说服消费者让他们相信系统是可信的。因而中心化的查验系统不是绝对可靠的。
四、解决假冒的要点
由此可见,没有查验系统的防伪技术对普通消费者来说是起不到防伪作用的。而选择带查验系统的防伪技术则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使用二维码作查验接口,二维码是一个不明链接,制假者可利用二维码轻松引导消费者到山寨网站查验。
2、“数据-标签-商品”要关联起来并且一一对应,否则查验系统里的数据就失去了意义。
3、为防内鬼,系统不能是中心化的。应该要用多渠道相互佐证。即是要互证。
4、数据要不可利用,就是说即使得到完整的防伪数据也没有用,是无法利用它去制造假货的。